一、 什麼是科技木?

科技木指的是以人造林中快速生長的樹木為材料,利用科學方式對原木進行美化加工處理的一種人造木皮。根據仿生學原理,科技木在加壓製作的過程中,木紋可以重新排列組合並調整顏色,仿作出各種珍貴樹種的木紋特色。紋理可人為控制的特色,不僅更細緻地貼合人們需求,還可使稀有的珍貴原木免於被砍伐的命運,是一種性能更優異的新型裝飾材料,又有「美化木」、「人造木皮」、「重組裝飾木」的別名。

 

[優點]

1.個性化量產:

由於天然木皮受原木直徑大小限制,一般說來尺寸較小,且大小不一;而科技木則可依需求製成各種規格,簡化生產工序,實現連續化生產。

 

2.選擇多元,紋理自由:

科技木的密度可人為控制,所以不僅可以模仿天然木材,也可以創造出天然木材沒有的紋路與色調,還可以去除掉蟲洞、死節、變色等天然木材難以避免的自然缺陷。

3.出材率高環保材:

天然木皮受原木直徑影響,出材率較科技木低;再加上對來源地的要求,使得優質的天然木皮取得不易,或是要價不斐。然而,對原料要求不高的科技木其製程不僅不會發生天然木材加工時,原料浪費或價值損失的問題,還可以達到劣材優用的目標,能將木材綜合利用率提高到85%以上,是穩定性能良好的綠色環保材。

 

二、 製程原理

科技木的製程從選材到刨切共十道工序,依序如下圖所示:

1.選材:

科技木基材條件要紋理直平、材質均勻、易於切削、漂白,膠合性能良好;常用的木材種類有:梧桐、楊木、泡桐、松木、柳桉等速生樹種。

2.軟化:

旋切前浸泡原木作軟化處理,以減少切削阻力,提高旋切後的薄片品質。

3.旋切單板:

將軟化處理過的木材旋切成薄片。

4.漂白:

木材中由於含有木質素及礦物質等有顏色成份,一般均需漂白處理,漂白程度根據所仿樹種的色澤不同而不同。

5.染色:

漂白後的薄片清洗乾淨,再根據所仿的珍貴樹種色調,對薄片進行染色處理。

6.乾燥:

染色後將薄片清洗乾淨後,烘乾至含水率8~12%左右。

7.佈膠組合:

根據所仿樹種的色澤、紋理,將不同色調的薄片塗膠後層疊組合。膠合劑的選擇需為具有一定耐水性的膠合劑,並且固化後有一定的柔韌性,以便刨切。

8.壓縮膠合:

膠合過程是在一定壓力作用下,使各薄片充分膠合,並使多餘的水分排放出去,溫度和時間視壓縮膠合方式、膠的品種、板的厚度而定。

9.木方成型:

壓縮膠合後所形成的木方,鋸成要刨切的尺寸,在木方二端用PVC薄膜封邊,以免刨切後的薄木皮產生端裂及破碎。

10.刨切:

木皮所刨厚度一般為0.2mm~2.0mm,還可通過反覆組合木方、反覆刨切的方法生產更複雜的紋理,以獲得豐富多彩的木皮。

三、 實際應用

  

  「源於自然」  的科技木可廣泛用於家具、裝飾、地板、貼面板、門窗、體育器材、木藝雕刻、工藝品等領域。又以裝飾面材的科技木裝飾板銷量最大,其適用性佳的魅力普遍受到家具、裝飾、音箱、門窗等各領域生產商的青睞,均已將科技木裝飾板作為其主要原料,取代天然木。目前科技木已被廣泛應用於商場、飯店、家庭裝飾和家具行業等。

 

泱進目前提供橡木、胡桃、鐵刀、黑檀、柚木、鐵刀木…等品項,最新的科技木產品將會陸續更新於官網中。

四、 未來發展

  

科技木源於歐洲,始於20世紀30年代;1965年義大利與英國相繼投入研發成功並投入開發生產,由於起步較早、製造業的技術基礎也相對穩健發展,義大利於70年代率先實現了「染色面板」的工業化生產;日本則是在80年代初期投入科技木的開發。

科技木皮是大自然與現代高科技的結合,它保持了天然木材的隔熱、絕緣、調溫、調濕等自然功能,亦替代了天然原生木皮,避免原木遭到濫伐。隨著環保意識抬頭,許多國家禁伐措施和天然林保護政策的實施,可利用的珍貴樹種日漸減少,應運而生的科技木產品,既使珍貴樹種得以延續,又使消費者多樣化、個性化的需求得以滿足,其與日俱增的重要性使得科技木的發展後勢可期。